項目申報文本
申報材料是專家評審及認定的重要依據,申報材料的編寫要力求表達準確,內容充實,科學、規范。申報書共分15 個部分:
一、關于封面的填寫
1、“項目代碼”:仍然沿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申報的代碼。分別是:民間文學(Ⅰ),傳統音樂(Ⅱ),傳統舞蹈(Ⅲ),傳統戲劇(Ⅳ),曲藝(Ⅴ),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Ⅵ),傳統美術(Ⅶ),傳統技藝(Ⅷ),傳統醫藥(Ⅸ),民俗(Ⅹ)。括號中為羅馬字母,只填寫代碼即可。
2、“項目類別”:對應項目代碼的分類方法:即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十大類。“項目類別”和“項目代碼”要相一致。
3、“保護單位”:應填寫具體承擔該項目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單位。并應具備以下三個基本條件:(1)有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或者相對完整的資料;(2)有實施該項目保護計劃的能力;(3)有開展傳承、展示活動的場所和條件。同時要看項目保護單位是否能履行以下職責:(1)全面收集該項目的實物、資料,并登記、整理、建檔;(2)為該項目的傳承及相關活動提供必要條件;(3)有效保護該項目相關的文化場所;(4)積極開展該項目的展示活動。只有具備以上條件并能積極履行其職責的單位才可以作為保護單位申請項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名稱和保護單位不得擅自變更。
4、“主管部門”: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要填寫市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
6、封面內容填寫格式:為仿宋_GB2312、三號字體,日期為仿宋_GB2312、小二號字體。
二、關于目錄的填寫
由于在以前的申報過程中發現一些項目的文本內容寫的非常豐富,有些內容無法一下翻到查閱,所以申報書要專門設計統一的目錄頁。各申報項目應根據實際情況,將具體頁碼編號填寫在相對應的內容后,目錄標注的頁碼應與內文頁腳一致。內文頁腳格式為Times New Roman、小五號字體、居中。
三、關于項目簡介的填寫
項目簡介是整個申報文本的總結和概括,也是整個文本的精華,要力求做到文字簡練,敘述清楚,準確無誤。使得專家看到項目簡介就可以對這個項目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及認定。
“項目簡介”應包括以下內容:1、申報項目名稱。2、該項目所屬類別。3、該項目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形成、發展、演變的幾個階段。4、該項目主要的代表性傳承人5、該項目的價值、功能、意義,主要指學術價值、歷史價值、文化價值、科學價值等。 6、該項目產生的影響。7、該項目的現狀,是否處于瀕危狀態,瀕危程度如何,是否已采取過相應的保護措施等相關情況(字數500—600字)。
四、關于基本信息的填寫
1、“項目名稱”:一個好的項目名稱首先應該可以準確表達出三個內容:所屬地區、主要內容或特征以及所屬分類。
2、“屬地”:為項目保護單位所在地區。
3、“保護單位”:應填寫具體承擔該項目保護與傳承工作的保護單位(具體要求詳見封面中關于“保護單位”的填寫說明)。“法人”欄目中,應填寫保護單位的法人代表。“通訊地址”、“郵編”、“電話”、“傳真”、“電子信箱”欄目中,須填寫保護單位的相關訊息。特別需要強調的是政府部門、文化行政部門盡量避免。
4、“所在區域及其地理環境”:主要包括該項目發生地的基本情況,可填寫其地理位置,氣候、物產、相關重要傳說、區域的行政歸屬、經濟生產生活發展水平等,以及關于該項目的重要文獻資料和形成該項目的相關背景等。
五、關于項目說明的填寫
1、“分布區域”:包括該項目所在的中心區域,輻射區域,影響的區域等。
2、“歷史淵源”:主要對形成該項目的歷史原因、歷史沿革、形成、發展、演變以及現在的發展狀況等幾個階段進行詳細介紹(可參考不同版本的縣志、市志或者相關具有權威性的書籍等),要有詳實的歷史依據,不能出現“據說”、“大概”等詞句。
3、“基本內容”:是對這個項目“是什么”的回答?所以文字非常重要,要不惜文字去介紹,可以用說明文的寫作方式去介紹。包括⑴該項目的表現形式有哪些;⑵該項目的表現內容有哪些;⑶構成該項目的要素(活動要素、工藝過程等);⑷表現風格如何,有哪些藝術表現方法;⑸用途,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什么環境開展活動(或者存在于什么時間、什么場合、什么環境);⑹該項目在該類別乃至人類生活中有哪些作用;⑺該項目對同類型事象的影響或受哪些同類事象影響等相關情況介紹。因為類別的不同,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民間文學”類應側重寫相關傳說或故事的主要情節;“表演藝術”類應側重寫表演的過程、內容、唱腔曲調、行當角色、伴奏樂器等;“傳統手工技藝”類應側重寫清楚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每一個流程(具體可附圖表說明,更具有權威性);“民俗”類要寫清楚相關活動的舉行時間、過程、內容、儀式、參與人員、禁忌等
4、“相關制品及其作品”:包括如下內容:①該項目傳承中所用工具、器具有哪些種類,名稱是什么,用途是什么?②使用哪些生產材料,原料。③該項目傳承中遺跡、遺址、固定活動場所。④該項目傳承中有哪幾類制品、作品,每類制品、作品包括哪些內容。⑤每個歷史時期有哪些代表性或經典的或獲獎的制品、作品。并附圖片說明。
5、“傳承譜系”:要寫項目清晰的傳承脈絡。最少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五代以上的傳承關系,最好能夠寫清楚代別、姓名、性別、年代、傳承關系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特點是口傳心授,有師徒傳承、家族傳承和集體傳承三種類型。
一般而言,象“表演藝術”和“傳統手工技藝”其傳承人多為“單個的自然人”或者“群體的集合人”;而“民間文學”和“民俗”其傳承人更多地體現為“群體的集合人”即集體傳承,有些是一些村落、有些是一個團體、一個班社、或者一個作坊。要有大量的文字去說明,因為這樣的傳承大多是有民間信仰所支撐的,沒有信仰就無法傳承。另外有些項目的傳承不是單一的,比如說“山西老陳醋傳統釀造技藝”就屬于集體傳承和師徒傳承的結合,由醋坊到醋廠到集團有限公司,每一步的傳承都離不開全體的釀醋工人們,同時不同年代的大師傅在師徒傳承方面也有著同樣重要的作用。
6、“代表性傳承人”:2007年在國家級申報文本的表格中,比2006年第一次申報表格增加了“代表性傳承人”一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以人為載體的,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保護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關鍵環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1、完整掌握該項目或者其特殊技能;2、具有該項目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與影響力;3、積極開展傳承活動,培養后繼人才。在認定傳承人時,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表格中要寫清楚代表性傳承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傳承代別,從事這項工作的時間、主要技藝特征,是否有特殊稱號等。而且一定是健在的、代別最高的、又有傳承能力的。
一個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還要看他是否能履行傳承義務,喪失傳承能力、無法履行傳承義務的,應當按照程序另行認定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怠于履行傳承義務的,取消其代表性傳承人的資格。
六、關于項目論證的填寫
1、“主要特征”:項目的主要特征可以有藝術特征、工藝特征、文化特征等。要注意把握項目本身獨有的、典型的、區別于其他項目的本質特征進行論述。
2、“重要價值”:主要通過對項目的科學研究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進行介紹和闡述,如有工藝價值、實踐價值、人文價值、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學術價值、實用價值等也可介紹,但注意不要牽強附會。
3、“瀕危狀況”:描述該事物目前所處的發展現狀,比如由于人們審美觀念的轉變、市場需求的變化,原材料的缺失、或者隨著老藝人的相繼去世,有些項目發展艱難,急需進行搶救保護等情況說明。
七、關于項目管理的填寫
1、“已采取的保護措施”:包括已經采取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其他各種保護措施和實施方案。
2、“資金投入情況”:包括“已采取的保護措施”中提到的相關保護措施和實施方案的投入資金情況。
八、關于保護計劃的填寫
1、“保護內容”:應包括確認、建檔、保存、保護、傳承、傳播、研究等。
建檔:通過搜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為申報項目建立完整的檔案;
保存:用文字、錄音、錄像、數字化多媒體等手段,對保護對象進行真實、全面、系統的記錄,進行音配像,并積極搜集有關實物資料,選定有關機構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傳承:通過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傳承人的授徒等途徑,使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后繼有人,能夠繼續作為活的文化傳統在相關社區尤其是青少年當中得到繼承和發揚;
傳播:利用節日活動、展覽、觀摩、培訓、專業性研討等形式,通過大眾傳媒和互聯網的宣傳,加深公眾對該項目的了解和認識,促進社會共享;
保護:采取切實可行的具體措施,以保證該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傳承和發展,保護該項目的傳承人(團體)對其世代相傳的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所享有的權益,尤其要防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誤解、歪曲或濫用。
2、“五年計劃”:申報只是一個手段,保護才是真正的目的,我們在做申報工作的同時就是保護計劃的開始。沒有保護計劃就談不上申報,申報也不可能成功。所以須提出切實可行的五年保護計劃,并承諾采取相應的具體措施,進行切實保護。這些措施要根據以上“保護內容”的相關內容進行分解。五年計劃要每年都做,要不厭其煩的把它寫上去,普查、出版、老藝人的補助、培訓班、展覽都可以寫。因為這些都是長期的、連續的、不間斷的工作。我們以民間美術和傳統手工技藝為例,老藝人的生活補助可以直接列入文本,以當地的平均工資為準;老藝人舉辦培訓班、帶徒弟的費用,具有意義的文化的傳承、培訓費也是可以申請的;關于這個項目直接的或間接的材料、實物資料購買費;具有代表性的老藝人的作品收購;辦展覽也是傳承的一個方面,每年或每兩年在本地區或其他地區做一個展覽進行宣傳;出版老藝人的作品集和資料集(口述歷史)錄音、錄像等。要注意基礎性建設不在經費申請范圍,比如建設博物館的土木工程建設、購買汽車等是不能夠申請經費的。
3、“保障措施”:制定出臺相關的保護規章制度,以及培養傳承人的相關措施,為保證完成以上保護計劃所必須的政策支持等。
4、“經費預算及其依據說明”:要提出總的資金預算。并對其每個方面進行資金依據說明。這個說明應該是總的五年中的每一項費用的說明。應該有地方配套資金,說明當地對保護項目的重視。
5、“備注”:凡在各項欄目中沒有納入的其它重要內容,可在“備注”一欄中填寫。
九、專家委員會論證意見
要填寫專家委員會提出的,對該項目的重要特征的論述以及同意申報的意見。參與項目論證專家名單,要詳細填寫論證專家的姓名、性別、年齡、單位、專業、職稱、聯系電話及親筆簽名。在專家的選擇上要注意行業的廣泛性。參與論證的專家不得少于5人,相關專業的不少于三人,職稱要求副高(含副高)以上。
十、文化行政部門審核意見
由文化行政部門填寫同意申報的意見,并要加蓋公章。
十一、項目申報的其他資料
包括項目地域分布圖1幅,相關資料(歷史淵源、基本內容)的圖片,相關器具及作品圖片,傳承活動場景及傳承人圖片等若干幅,每幅圖片要附上必要的文字說明。
十二、證明材料(格式如下)
證 明材 料
安徽省文化廳:
根據文化廳《關于申報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文辦發[2008]1號)的要求,(單位名稱或個人)同意“××(項目名稱)”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授權者:
2008年 月 日
十三、授權書(格式如下)
授 權書
安徽省文化廳:
根據文化廳《關于申報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有關事項的通知》(文辦發[2008]1號)的要求,(單位名稱)同意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機構使用“××(項目名稱)”申報材料進行宣傳和推廣。
保護單位:
2008年 月 日